logo

網站地圖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市立龍壽國小

  • 成果學年度:113學年度
  • 行政區:龜山區
  • 自評分數:90分
健康促進學校願景與特色

一、健康的學習校園:從學校環境及學生學習開始。
(一)落實各項健康促進學校宣導活動,辦理多元多樣化學習活動,達到「健康的成長,快樂的學習」之願景。
(二)提升學生及社區居民之健康衛生觀念及習慣為目標。
二、充滿活力的學習校園 :教師教學及家長積極參與投入。
(一)組織健全傳染病防治處理機制,建立預防病毒傳染的健康觀念。
(二)建立無菸拒檳安全校園環境,供師生健康學習,社區人士休閒活動。
三、健康大環境:學校與社區和整個大環境結合,營造整體健康。
(一)善用學校醫護衛生保健人力與物質資源,加入社區健康行列。
(二)營造成為一所「全方位社區健康服務促進學校」。

一、本校午餐食材由營養師精心設計,週二、四、五用有機蔬菜,本校午餐廠商用心烹調,少油、少鹽、少炸的營養健康美食。
二、黃烈火文教基金會提供點心,依學生不同的體位,分別安排麵包、牛奶或水果,促進正常體位。
三、每週二晨光時間進行全校性的樂活運動,課間活動護眼操,促進視力保健,每天餐後伴隨著潔牙音樂清潔口腔,養成潔牙好習慣。
四、龍壽搭寮坑溪人文生態校本課程中學期末辦理闖關活動及步道淨山踏查活動,接近大自然,達到視力保健及健康運動的健康促進目標。
五、善用學校公告文宣,傳遞健康新資訊,並規劃健康促進專欄,公佈健康新知識。
六、定期辦理親職教育日暨健康促進講座,將健康促進帶入家庭教育,鼓勵孩子養成良好健康促進習慣。
七、培訓大隊接力、躲避球、樂樂足球隊,對外比賽,培養學生運動技能及習慣。
八、實施健康操、瘦瘦拳教學,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
九、引進社會資源,定期辦理健康促進講座。
十、五能教學:開口能、提筆能、跑跳能、韻律能、巧手能,融入健康促 進教學,增進學生健康促進認知與行為。

查看自評表

1.評價指標(最高30分),(自評28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成果及附件自評分數
1-1 學校衛生政策 1-1-1 健康促進學校委員會(或相關委員會)涵蓋不同處室成員(包括校長、處室主任、組長、護理師、學生與家長代表等),統籌規劃、推動及檢討事宜。
  • 0分
  • 1分
  • 2分
1-1 學校衛生政策 1-1-2 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依照需求制定,納入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且經校務會議或相關會議通過。
  • 0分
  • 1分
  • 2分
1-2 學校物質環境 1-2-1 學校廁所大小便器、洗手設備經常維持清潔。
  • 0分
  • 1分
  • 2分
1-2 學校物質環境 1-2-2 訂定飲用水設備及照明設備管理辦法,定期維護。(如:定期清洗水塔、蓄水池及飲水機水質檢驗、照明設備檢核紀錄等)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1 學校制訂健康生活守則或透過獎勵制度,鼓勵健康行為實踐。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2 辦理教職員工健康促進相關活動。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3 學校應擬定重大事件因應計畫,如:處理教職員工生之霸凌、性別、愛滋病防治、自殺及死亡等事件。
  • 0分
  • 1分
  • 2分
1-4 社區關係 1-4-1 學校每學年舉辦可讓家庭及社區民眾參與的健康促進活動。
  • 0分
  • 1分
  • 2分
1-4 社區關係 1-4-2 學校結合衛生單位與地方團體辦理健康促進活動。(如:健康體位、菸(檳)害防制、口腔保健、視力保健、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教育、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議題)
  • 0分
  • 1分
  • 2分
1-5 健康教學與活動 1-5-1 健康教育課程設計以生活技能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授課教師應建置個人教學檔案(含教案、教材及學習單等)
  • 0分
  • 1分
  • 2分
1-5 健康教學與活動 1-5-2 健康教育課程各年級每週至少一節課;教師應參與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課程研習或專業在職進修。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1 提供健康檢查,事前對學生說明,並通知家長。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2 學校照顧有特殊健康需求的學生(例如氣喘、心臟病、身障、高度近視等)建置個案管理並作成紀錄。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3 學校有完善的傳染病管制、校園緊急傷病處理規定,並確實執行。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4 學生接受健康檢查完成率達一定比率。
  • 0分(低於95%)
  • 1分(95.0%~99.9%)
  • 2分(達100%)
2.成效指標(最高52分),(自評49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附件自評分數
2-1 視力保健 2-1-1 裸視篩檢視力不良就醫複檢率=A÷B×100%
A【裸視篩檢至合格眼科診所就醫複檢學生人數】
B【裸視篩檢結果為視力不良的學生人數】
C 裸視篩檢視力不良就醫複檢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2-1 視力保健 2-1-2 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近距離(閱讀、寫字、看電視及電腦)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視力保健行動目標之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2-1 視力保健 2-1-3 下課淨空率=A÷B×100%
A【每節下課有90%以上的學生至教室外的班級數】
B【施測班級數】
C 下課淨空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1 視力保健 2-1-4 學生戶外活動120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戶外活動(含戶外授課)累計2小時之 學生人數】
B【受調查人數】
C 學生戶外活動120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2 口腔保健 2-2-1 學生複診齲齒診治率=A÷B×100%
A【口腔診斷檢查結果為齲齒之就醫學生人數】
B【口腔診斷檢查結果為齲齒之學生人數】
C 學生複診齲齒診治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2-2 口腔保健 2-2-2 推動午餐潔牙活動
  • 1分(有)
  • 0分(無)
2-2 口腔保健 2-2-3 學生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潔牙比率=A÷B×100%
A【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超過1000PPM)潔牙學生 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潔牙比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2 口腔保健 2-2-4 學生睡前潔牙比率=A÷B×100%
A【睡前潔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睡前潔牙比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2 口腔保健 2-2-5 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比率=A÷B×100%
A【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比率
  • 1分(76%以上)
  • 0分
2-2 口腔保健 2-2-6 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比率=A÷B×100%
A【高年級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高年級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比率
  • 1分(76%以上)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1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比率=A÷B×100%
A【學生體位適中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比率
  • 3分(60%以上)
  • 2分(55-59.99%)
  • 1分(54%以下)
2-3 健康體位 2-3-2 學生體位不良比率=D÷E×100%
A【學生體位過輕人數】
B【學生體位過重人數】
C【學生體位肥胖人數】
D【學生體位不良總人數A+B+C】
E【全校學生總人數】
F 學生體位不良比率
2-3 健康體位 2-3-3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周累積210分鐘運動量目標之學生人 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
  • 3分(87%以上)
  • 2分(77-86%)
  • 1分(76%以下)
2-3 健康體位 2-3-4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五蔬果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3 健康體位 2-3-5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吃早餐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3 健康體位 2-3-6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多喝水(1500c.c)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4 菸害防制 2-4-1 學生吸菸率=A÷B×100%
A【學生吸菸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吸菸率
  • 2分(0%)
  • 1分(0.1~1%)
  • 0分(1%以上)
2-4 菸害防制 2-4-2 學生參與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菸害防制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比率
  • 2分(90%以上)
  • 1分(80-89%)
2-4 菸害防制 2-4-3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比率=A÷B×100%
A【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人數】
B【吸菸學生人數】
C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比率
  • 2分(100%或吸菸率為0%者)
  • 1分(96~99%)
  • 0分(95%以下)
2-4 菸害防制 2-4-4 學生電子煙使用率=A÷B×100%
A【曾經使用電子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電子煙使用率
  • 1分(0%)
  • 0分(>0%)
2-4 菸害防制 2-4-5 校園二手菸暴露率=A÷B×100%
A【校園內有人在面前吸菸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校園二手菸暴露率
  • 1分(0%)
  • 0分(>0%)
2-5 檳榔防制 2-5-1 學生嚼檳榔人數
A【學生曾經嚼檳榔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嚼檳榔比率
2-5 檳榔防制 2-5-2 學生嚼檳榔比率=A÷B×100%
A【學生曾經嚼檳榔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嚼檳榔比率
  • 1分(0%)
  • 0分(>0%)
2-5 檳榔防制 2-5-3 學生參與檳榔防制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檳榔防制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檳榔防制教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1 遵醫囑服藥比率=A÷B×100%
A【遵醫囑服藥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遵醫囑服藥比率
  • 1分(91%以上)
  • 0分(90%以下)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2 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比率 =A÷B×100%
A【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比率
  • 1分(91%以上)
  • 0分(90%以下)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3 學生參與正確用藥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正確用藥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正確用藥教育課程比率
  • 2分(91%以上)
  • 1分(81-90%)
  • 0分(80%以下)
2-7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2-7-1 學生參與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 並完成至少五題前後測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7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2-7-2 宣導活動
每學年宣導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8 全民健保教育 2-8-1 宣導活動
每學年宣導全民健保教育課程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8 全民健保教育 2-8-2 學生參與全民健保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全民健保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學生參與全民健保教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9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2-9-1 宣導活動 每學年推動宣導活動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9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2-9-2 學生參與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學生人 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3.其他(最高採計28分),(自評13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附件自評分數
3-1 校本特色 (活動及成效) 一、營養午餐有專業營養師為學生健康設計適宜的菜單,辦理週一蔬食日,週二、週四提供有機蔬菜,並提供牛奶、豆漿及水果。
二、黃烈火文教基金會提供點心,依學生體位,分別安排麵包、牛奶或豆漿。
三、成立多樣性的運動社團,積極充實學生運動方面的興趣。
四、學期辦理全校性體育競賽活動,並對外參加各項競賽,提升學生體適能。
五、依健康促進學校年度計畫,有計劃地推廣各項健康促進議題。
六、營造健康的學習環境,如:教室燈光檢測、黑板反光的改善及校園綠美化,整體建立護眼支持性校園環境。
七、健康促進學推動有效凝聚親師生的共識。
八、舉辦跳繩、躲避球、籃球、扯鈴、健康操、跑步、樂樂足、直排輪等多元體育活動。
九、推動跆拳、躲避球動態體育社團。
十、將傳染病課程融入班級健康課程,影片進行宣導,運用資訊融入教學。
十一、將樂活運動列入校本課程,並推展龍壽國小課程教學;五能之一的跑跳能,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多元嘗試與落實體能活動與增能。
十二、推動正向心理、情緒教育、創傷知情的領域課程,申請外部資源入校宣導,師生受益。
5
3-2 議題教學模組成果 一、教學模組概述
本教學模組以「美麗的色彩」為主題,透過水彩混色、繪本閱讀與創作活動,引導二年級學生探索顏色與情緒的關聯,進而學習如何表達與調適自身情緒。課程的核心概念來自正向心理學,強調個體對情緒的自我覺察與積極管理,幫助學生發展健康的心理素質。

二、課程與正向心理的結合
1. 情緒識別與表達
課程透過繪本《情緒醫生》啟發學生思考情緒的多樣性。學生學習到:
情緒是可以透過顏色來表達的,例如紅色代表興奮、藍色代表平靜。
每個人的情緒表達方式不同,鼓勵學生理解並尊重彼此的感受。
透過討論與創作,增進學生的自我覺察能力,提升情緒表達的精準度。
2. 情緒管理與正向調適
課程中的「情緒急救箱」活動讓學生學會:
辨識自己的負面情緒(如焦慮、煩躁)。
探索適合自己的情緒調適方式,如透過繪畫、深呼吸或運動來緩解情緒。
養成以具體策略(如色彩療法)來應對情緒波動的習慣。
3. 創造力與正向心理的培養
透過水彩混色,學生體驗「嘗試—錯誤—調整」的過程,培養堅持與創造力。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發現,即使最初的顏色不如預期,也能找到新的方法改進,這與正向心理學中的「成長型思維」概念一致。
讓學生體驗「情緒轉化」的過程,例如將原本負面的情緒透過藝術創作轉變為正面的表達。
三、學生學習成效
1. 學生的情緒表達能力提升
課程實施後,學生能夠運用不同的顏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並能透過「情緒急救箱」找到適合自己的調適方式。例如:
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最喜歡的顏色,並說明該顏色對自己的影響。
學生在情緒急救箱中畫出自己放鬆的方式,如躺在草地上、與家人擁抱等。
2. 正向行為的建立
學生對於他人的情緒表達更具同理心,能尊重彼此的感受。
在遇到挫折時(如混色失敗),學生能夠調整心態並尋找解決方案,而非直接放棄。
學生願意主動與同學討論自己的創作,展現自信與溝通能力。
四、教師與觀課人員的回饋
1. 教學者自我回饋
孩子們幾乎都能專心聆聽,並適時表達想法,展現出良好的學習態度。
在水彩混色活動中,學生能夠運用不同顏色組合,創造出符合自己心情的作品。
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因水彩筆濕度不足而影響上色效果,建議未來課程可準備額外的水源。
2. 觀課教師回饋
觀察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高度興趣,並能夠將情緒與顏色相連結。
孩子能夠及時求助老師,顯示師生關係良好。
課程設計能夠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從繪本閱讀到實際創作,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
五、未來改進方向
1.增強學習單設計
除了情緒急救箱,可新增「開心時會做的事」的學習單,讓學生在正面情緒中也能探索自己的心理需求。
2.提升水彩技巧訓練
在課程前提供「調色練習紙」,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嘗試調色,提升對顏色運用的掌握度。
3.深化正向心理應用
增加更多討論環節,例如:當面對困難時,可以怎麼運用顏色來幫助自己轉換心情。
六、結論
本教學模組成功將情緒教育與藝術創作結合,幫助學生學習情緒表達與管理的方法,並促進創造力與同理心的發展。透過「顏色與情緒」的關聯,學生能夠更有意識地理解自身情緒,並發展出適合自己的調適策略。這樣的學習經驗不僅有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也為他們建立正向思考的基礎,為未來的情緒管理能力奠定良好根基。
2
3-3 特殊貢獻 戮力推動健康促進校園,全校師生對健康相關議題(視力保健、口腔衛生、營養教育與健康體位、反菸拒檳、性教育、正確用藥教育、全民健保、正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6
回到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