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網站地圖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市立龍安國小

  • 成果學年度:113學年度
  • 行政區:蘆竹區
  • 自評分數:33分
健康促進學校願景與特色

(一)健康促進學校發展沿革
配合教育部政策,推展健康促進學校計劃,營造健康學校環境,增進全校教職員工生的全人健康,是本校一貫努力的方向。盼經由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動,能提供全校親師生更完善的健康服務,加強建立正確之菸害防制、健康體位、視力保健、口腔衛生、正確用藥(含全民健保)的習慣及行為,並宣導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傳染病防治及安全急救教育,以增進親師生之身心健康,進而在學生健康促進上扮演更主動的角色。
(二)學校及社區人文特質概述
本校成立於94學年度,95學年度搬遷至新校舍,新建校舍美觀新穎,各項設備先進完善,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地理位置處於桃園市蘆竹區與桃園區的交界處,近2支6號埤塘,近國道2號交流道,交通便利,卻也處於區域邊緣處,且桃園區戶政事務所在學區內,特殊家庭都在籍,所以居民社經地位落差大。全校共有50班,學生數1300人,教職員工110人。部份家長對校務運作參與意願不高,使學生學習受影響;雙薪父母忙於工作,忽略學生學習情況;社經地位低落的家長,普遍缺乏健康生活的相關知識,再加上由於近年來社會變遷快速,家庭結構改變,校內單親家庭學童、隔代教養學童、原住民學童有增多的趨勢,因此對於弱勢學童之身心健康、學習與成長皆需積極關切。
(三)學校及社區健康概述
學校整體衛生政策明確可行,在推動健康促進各項議題下,大多數學生均能將所學之健康知能轉化為日常生活的行為表現。教師年齡年輕化,具有高度教學熱忱,但教學專業知能仍需精進,因此舉辦相關的研習進修,以提升教師有效教學。另外本校鄰近交流道與工業區,沿路可見檳榔攤,使得香菸與檳榔對於學區家長、學生的影響甚大。因此學生需從小養成健康的觀念與知識,形成預防性的健康行為,建立反菸的意識,使學生遠離誘惑,並能將其正確觀念影響家人,以及從小培養正確之衛生知識,養成良好之健康行為,以減少日後疾病及健康問題之發生。
(四)本校推動的歷史經驗
本校每學年度成立健康促進委員會,並組成健康促進工作團隊,先診斷學校教職員工及師生之健康狀況,依現有與健康有關的人力、物力及資源,並進行健康之需求評估,進而確立學校成員共同認定的目標及健康議題的優先順序,從推動 「拒菸反檳」
「健康體位」以及「視力保健」等議題,至103學年度自選議題「安全急救教育」
「傳染病防治」經過多年來的持續推動,師生在相關的健康知能上提昇許多,而且本校於98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訪視獲得特優獎、100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訪視獲得優等、101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訪視獲得甲等、102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訪視獲得優等、103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訪視獲得甲等、104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訪視獲得優等、105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訪視獲得優等、106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訪視獲得優良、111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訪視獲得優等。
(五)計劃內容摘要
本計畫分成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組成學校健康促進工作團隊,廣徵成員的健康需求,分析了解學校目前迫切改善的健康問題,決定目標及健康議題的優先順序,選定可行的議題,提出目標及健康議題之建議方案。第二階段則依據所訂定之必選議題「口腔衛生」、「視力保健」、「菸害防制」、「健康體位」、「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正確用藥(含全民健保)」、「正向心理健康促進」、「傳染病防治」及「安全急救教育」的目標及議題,發展有效的策略及計畫,範圍涵蓋健康促進學校六大層面-衛生政策、健康教學與活動、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健康服務、社區關係,藉由相關活動介入,使師生互動增加,以提升教職員生健康觀念知識技能,進而願意培養健康的生活模式,增進家長及社區等組織之支持與合作,連結社區內外資源共同參與合作共識,以期更能發揮成效及影響力,達到整體健康的目標。第三階段依據本市推動健促議題,所訂定之必選議題有「口腔衛生」、「視力保健」、「菸害防制」、「健康體位」、「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正確用藥(含全民健保)」、「正向心理健康促進」的目標及自選議題「傳染病防治」及「安全急救教育」,促使學校成員產生健康行為並願意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進而提升健康品質,計畫進行過程評價以期適時回饋修正計畫,最後進行成效評價來評估計畫實施之整體成果。
健康習慣與知能奠基於就學時期,為了增進國民健康,挽救健保黑洞,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下一代的健康我們必須負責。本校為確實從政策面、教育面、環境面、技術面將健康知能轉化為學生日常生活的行為,乃擬定「本校健康促進學校實施計畫」具體執行,期能整合相關處室、社會團體資源,透過健康促進校園宣導月活動,讓親師生更能瞭解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的意涵及重要性,進而達成本校願景『品格心行動』、『閱讀欣動力』、『運動興健康』、『藝文馨感動』、『環境星行動』及『國際新視野』的學校本位課程-『龍安之心』。

本校位處於桃園市蘆竹區與桃園區的交界處,全校共有50班,學生數共1300人,教職員工110人。部份家長對校務運作參與意願不高,仍有家長把親職教育、家庭教育推諉成教師責任的情形產生;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比例增加,使學生學習受影響。而雙薪父母忙於工作,忽略學生學習情況,社經地位低落的家長,普遍缺乏健康生活的相關知識,再加上由於近年來社會變遷快速,家庭結構改變,校內的單親家庭學生、隔代教養學童、原住民學童恐有增多的趨勢,因此對於弱勢學童之身心健康、學習與成長更是需要關切。
本校教師雖稍具教學年資,但教學專業知能與輔導知能都需不斷的精進,因此舉辦相關的研習進修,以提升教師有效教學與學生輔導的專業知能是本校輔導重點工作。另外本校鄰近交流道與工業區,沿路可見檳榔攤,加上近年來在販賣商大力促銷,大眾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使得香菸與檳榔對於學區家長、學生的影響甚遠。因而從小養成健康的觀念與知識,形成預防性的健康行為,建立反菸的意識,使學生遠離誘惑,並能將其正確觀念影響家人,以及從小培養正確之衛生知識,養成良好之健康行為,以減少日後疾病及健康問題之發生。
(二)需求評估:
1、口腔衛生
根據本校112學年度一、四年級齲齒人數共177人,學生複診齟齒診治率為89%較上學年度提升,透過口腔衛生加強宣導,推展午餐潔牙、含氟漱口水,並配合輔導室親師座談會時向家長宣導潔牙的重要性。讓學生個人衛生習慣的培養及由家庭共同配合發揮功能向下紮根,齲齒的罹患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下降。故本校113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仍將持續推動,以延續辦理成效。
2、視力保健
眼睛是靈魂之窗,學童的視力在3C電子產品充斥的今日及課業壓力下是每下愈況,甚至本校於110學年度被列為視力保健待輔導學校,但是經過111學年度的努力,111學年上、下學期健康檢查結果發現,上學期全校視力不良的比率為54.53%,下學期為57.1%,較上學年度減緩視力惡化,且持續推展至112學年度視力不良率維持在53%左右,由此可知學生的視力保健宣導是有成效,並搭配健康體位議題,鼓勵學生下課時間到戶外活動,配合課間時間進行愛眼操與健身操活動,提升學生對視力保健的認知,才能養成用眼的好習慣。
3、無菸校園
民國112年3月2日起政府實施新的菸害防制法,鑒於電子煙、新類型菸草產品陸續出現,而修法並提高戒菸年齡與禁菸場所,藉由修正舊法抑止青少年與民眾接觸菸品,及違法菸品亂象。而在國小校園中雖然較無菸害之困擾,但根據老師調查,發現卻有不少家長有吸菸的習慣,家長的不良示範將來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因此學校應當加強宣導菸害防制的教育,讓一般民眾與學生認知菸害的最新法律規範,並一同協助宣導,維護家庭與社區人員的健康,透過學校的宣導,改善家庭對於二手菸與三手菸的認知,冀望學生能在無菸的環境下成長與求學。
4、健康體位
本校自設校以來,以外訂餐盒方式辦午餐提供學生良好均衡的飲食,每天全校均在校用餐,低年級學生即使上半天課亦在校用餐畢才放學,每年均定期舉辦「健康飲食」、「營養教育」提供學生正確的飲食觀念。根據112上下學期健康檢查結果發現,體重適中人數有提升,過重人數下降。透過學校體育活動與營養教育推展下,讓學生認知有適當的運動及充足營養,可以使學童的身高成長趕上營養的吸收,同時也要注意飲食方面是否有過油過量的問題。
5、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依據教育部校園性教育實施計畫,在現有的課程綱要之基礎上,以與學生相關之性議題,進行資源的整合及師資素質的提升,確實教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性相關議題時,具備所需知識、因應處理之態度及生活技能,藉此解決校園性問題。
6、正確用藥(含全民健保)
行政院衛生署辦理校園正確用藥教育計畫,培養正確用藥教育五大核心能力;「生病一定要吃藥?」這個觀念是台灣民眾一直以來根深蒂固的老舊想法,也是造成政府長年來醫療資源浪費的原因。其實在很多情況下身體有自癒的機制,也就是有對抗敵人的免疫系統,可以做好身體防護及修護的工作。而一些輕微症狀的小病,是因為個人工作壓力累積或不當飲食習慣所造成的,需要靠的是休息、運動、飲食、心理諮商等方式來使疾病痊癒,用藥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而已。養成正確的用藥習慣、提升自我照護能力,才能使我們不隨意浪費醫療資源,不再增加我們身體器官的負擔。全民健康保險自民國84年3月實施以來,人民的醫療品質已獲得顯著的改善,並已成為人民生活中最密切相關,也是備受關注的政府重要施政措施之一。整體而言,全民健保的實施大致上已達成「提供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的政策目標。但在健保的龐大財務壓力下,總額支付制度便是落實健保的基石之一,其主要精神在藉由付費者(民眾)與供給者(醫療院所)的協商取得共識,醫界如同與健保局簽訂總包式的服務契約一般,在預先與付費者協定的金額內(總額預算),有多少錢做多少事,藉專業自主管理以減少浪費,使資源用在刀口上,提高醫療效能與每分保費之價值。
7.「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本校透過建立師生正確壓力調適與增進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態度,並加強學生壓力調適與心理健康觀念之宣導活動。透過推廣活動協助學生學習在面對挫折時,能利用自身或周圍資源激勵自己積極因應。因此協助學生建立正向的人生觀、陶冶健全的人格,帶領學生學習面對求學、人際、健康等方面的壓力調適與預防學生自傷。且明確訂立主題,如:節慶儀式活動、正向能量培養、舒壓方式等,讓學生實際從事服務行動,培養探索生命、實踐生命的樂觀生活態度;培養感恩、惜物、負責、對己悅納、對人包容的人生態度;推展學生心理健康議題促進方案,建立自我認同並提昇自尊;協助學生處理課業減壓,提昇學生挫折容忍力及情緒管理之能力,落實校園學生心理健康。

查看自評表

1.評價指標(最高30分),(自評30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成果及附件自評分數
1-1 學校衛生政策 1-1-1 健康促進學校委員會(或相關委員會)涵蓋不同處室成員(包括校長、處室主任、組長、護理師、學生與家長代表等),統籌規劃、推動及檢討事宜。
  • 0分
  • 1分
  • 2分
1-1 學校衛生政策 1-1-2 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依照需求制定,納入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且經校務會議或相關會議通過。
  • 0分
  • 1分
  • 2分
1-2 學校物質環境 1-2-1 學校廁所大小便器、洗手設備經常維持清潔。
  • 0分
  • 1分
  • 2分
1-2 學校物質環境 1-2-2 訂定飲用水設備及照明設備管理辦法,定期維護。(如:定期清洗水塔、蓄水池及飲水機水質檢驗、照明設備檢核紀錄等)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1 學校制訂健康生活守則或透過獎勵制度,鼓勵健康行為實踐。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2 辦理教職員工健康促進相關活動。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3 學校應擬定重大事件因應計畫,如:處理教職員工生之霸凌、性別、愛滋病防治、自殺及死亡等事件。
  • 0分
  • 1分
  • 2分
1-4 社區關係 1-4-1 學校每學年舉辦可讓家庭及社區民眾參與的健康促進活動。
  • 0分
  • 1分
  • 2分
1-4 社區關係 1-4-2 學校結合衛生單位與地方團體辦理健康促進活動。(如:健康體位、菸(檳)害防制、口腔保健、視力保健、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教育、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議題)
  • 0分
  • 1分
  • 2分
1-5 健康教學與活動 1-5-1 健康教育課程設計以生活技能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授課教師應建置個人教學檔案(含教案、教材及學習單等)
  • 0分
  • 1分
  • 2分
1-5 健康教學與活動 1-5-2 健康教育課程各年級每週至少一節課;教師應參與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課程研習或專業在職進修。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1 提供健康檢查,事前對學生說明,並通知家長。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2 學校照顧有特殊健康需求的學生(例如氣喘、心臟病、身障、高度近視等)建置個案管理並作成紀錄。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3 學校有完善的傳染病管制、校園緊急傷病處理規定,並確實執行。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4 學生接受健康檢查完成率達一定比率。
  • 0分(低於95%)
  • 1分(95.0%~99.9%)
  • 2分(達100%)
2.成效指標(最高52分),(自評3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附件自評分數
2-1 視力保健 2-1-1 裸視篩檢視力不良就醫複檢率=A÷B×100%
A【裸視篩檢至合格眼科診所就醫複檢學生人數】
B【裸視篩檢結果為視力不良的學生人數】
C 裸視篩檢視力不良就醫複檢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2-1 視力保健 2-1-2 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近距離(閱讀、寫字、看電視及電腦)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視力保健行動目標之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2-1 視力保健 2-1-3 下課淨空率=A÷B×100%
A【每節下課有90%以上的學生至教室外的班級數】
B【施測班級數】
C 下課淨空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1 視力保健 2-1-4 學生戶外活動120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戶外活動(含戶外授課)累計2小時之 學生人數】
B【受調查人數】
C 學生戶外活動120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2 口腔保健 2-2-1 學生複診齲齒診治率=A÷B×100%
A【口腔診斷檢查結果為齲齒之就醫學生人數】
B【口腔診斷檢查結果為齲齒之學生人數】
C 學生複診齲齒診治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2-2 口腔保健 2-2-2 推動午餐潔牙活動
  • 1分(有)
  • 0分(無)
2-2 口腔保健 2-2-3 學生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潔牙比率=A÷B×100%
A【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超過1000PPM)潔牙學生 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潔牙比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2 口腔保健 2-2-4 學生睡前潔牙比率=A÷B×100%
A【睡前潔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睡前潔牙比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2 口腔保健 2-2-5 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比率=A÷B×100%
A【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比率
  • 1分(76%以上)
  • 0分
2-2 口腔保健 2-2-6 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比率=A÷B×100%
A【高年級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高年級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比率
  • 1分(76%以上)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1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比率=A÷B×100%
A【學生體位適中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比率
  • 3分(60%以上)
  • 2分(55-59.99%)
  • 1分(54%以下)
2-3 健康體位 2-3-2 學生體位不良比率=D÷E×100%
A【學生體位過輕人數】
B【學生體位過重人數】
C【學生體位肥胖人數】
D【學生體位不良總人數A+B+C】
E【全校學生總人數】
F 學生體位不良比率
2-3 健康體位 2-3-3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周累積210分鐘運動量目標之學生人 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
  • 3分(87%以上)
  • 2分(77-86%)
  • 1分(76%以下)
2-3 健康體位 2-3-4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五蔬果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3 健康體位 2-3-5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吃早餐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3 健康體位 2-3-6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多喝水(1500c.c)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2-4 菸害防制 2-4-1 學生吸菸率=A÷B×100%
A【學生吸菸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吸菸率
  • 2分(0%)
  • 1分(0.1~1%)
  • 0分(1%以上)
2-4 菸害防制 2-4-2 學生參與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菸害防制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比率
  • 2分(90%以上)
  • 1分(80-89%)
2-4 菸害防制 2-4-3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比率=A÷B×100%
A【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人數】
B【吸菸學生人數】
C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比率
  • 2分(100%或吸菸率為0%者)
  • 1分(96~99%)
  • 0分(95%以下)
2-4 菸害防制 2-4-4 學生電子煙使用率=A÷B×100%
A【曾經使用電子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電子煙使用率
  • 1分(0%)
  • 0分(>0%)
2-4 菸害防制 2-4-5 校園二手菸暴露率=A÷B×100%
A【校園內有人在面前吸菸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校園二手菸暴露率
  • 1分(0%)
  • 0分(>0%)
2-5 檳榔防制 2-5-1 學生嚼檳榔人數
A【學生曾經嚼檳榔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嚼檳榔比率
2-5 檳榔防制 2-5-2 學生嚼檳榔比率=A÷B×100%
A【學生曾經嚼檳榔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嚼檳榔比率
  • 1分(0%)
  • 0分(>0%)
2-5 檳榔防制 2-5-3 學生參與檳榔防制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檳榔防制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檳榔防制教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1 遵醫囑服藥比率=A÷B×100%
A【遵醫囑服藥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遵醫囑服藥比率
  • 1分(91%以上)
  • 0分(90%以下)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2 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比率 =A÷B×100%
A【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比率
  • 1分(91%以上)
  • 0分(90%以下)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3 學生參與正確用藥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正確用藥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正確用藥教育課程比率
  • 2分(91%以上)
  • 1分(81-90%)
  • 0分(80%以下)
2-7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2-7-1 學生參與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 並完成至少五題前後測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7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2-7-2 宣導活動
每學年宣導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8 全民健保教育 2-8-1 宣導活動
每學年宣導全民健保教育課程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8 全民健保教育 2-8-2 學生參與全民健保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全民健保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學生參與全民健保教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9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2-9-1 宣導活動 每學年推動宣導活動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9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2-9-2 學生參與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學生人 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3.其他(最高採計28分),(自評0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附件自評分數
3-1 校本特色 (活動及成效)
3-2 議題教學模組成果
3-3 特殊貢獻
回到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