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網站地圖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市立慈文國小

  • 成果學年度:113學年度
  • 行政區:桃園區
  • 自評分數:78分
健康促進學校願景與特色

一、「人文-以人為本、愛己樂群、術德兼修、慈善文雅、
活力-強化體能、厚植學力、積極進取、熱愛生活、
樂學-智慧學習、優質參與、樂遊書海、學以致用、
創藝-主動探索、超越自我、創新多元、藝展揚才」是本校教育願景,期勉教師以教育愛、關照能,
教導出「身體好、行為好、功課好」的三好兒童。
二、透過各種集會時間、班親會、親職講座、親職教育活動日、慈文通訊及校刊、議題融入課程等方
式,針對家長、教師和學生宣導視力保健、口腔衛生、健康體位、菸害防制、性教育、正確用藥暨
全民健保及正向心理健康觀念與知能,藉由親師生的互動,建立正確觀念,並落實於生活中,以期
逐步養成親師生健康的生活態度與技能,達到親師生身心靈健全之目標。
三、落實視力保健、口腔保健、健康體位等各項缺點矯治工作。
四、校園營造無菸環境進而延伸至校外,達成無菸家庭、無菸社區的終極目標。
五、全校師生均能擁有健康的教學與學習的生活環境。
六、結合社區資源,建立合作網絡及夥伴關係,並由師生將健康促進議題推廣至家庭、社區之中,達到
全民健康促進的目標。

一、管理師生健康狀況 : 詳實建檔,管理特殊疾病學生資料,提供該班級任導師與各任課老師,提供日常
照護工作。
二、無菸校園環境建立 : 規劃校園全面禁菸,學校教職員工、全校師生吸菸、嚼檳榔者比率為零。
三、健促校園環境建立 : 確實訂定學校健康政策,推動各項「健康促進」議題,融入本學年度「健康與體
育領域」課程外,並積極辦理其他活動強化成效。
四、結合學藝作品:各議題融入於校內徵畫、徵文、電腦網路競賽及書法比賽等各項藝文競賽,將宣導觸
角深入各層面,同時將得獎的優秀作品佈置在學校文化走廊、藝文走廊及校刊等展示,營造全校推動
「健康促進」教育的優質環境。
五、結合社區資源,辦理親子教育活動:定期辦理親子活動:運動會、親職日活動、志工旅 遊、健康檢查、
親子教育講座等,推動親子共讀活動,增進親子互動與將健促觀念植入家庭生活。
六、活動多元化:加強學生體適能認證,辦理各項體育競賽,提升學童運動意願。開設多元性運動社團,提
高學生參與各項運動活動的意願與樂趣。
七、校園環境維護確實:定期檢視並完善維護各項體育及活動設施安全,並加強校園綠化美化工作,提供
師生與社區民眾更為友善的休閒活動空間。
八、傳染病防治確實:透過全校師生、職工、里長、巡狩隊及家長的協助,防治病媒蚊的孳生,共同維護
校園內外環境之清潔,營造健康無礙校園。
九、親子投入校內健促工作:安排掃區,共同維護校園環境,招募學生衛生糾察隊,結合師生、社區巡狩隊,
、志工共同維護校園內外環境的衛生,培養學生服務學習職志。

查看自評表

1.評價指標(最高30分),(自評30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成果及附件自評分數
1-1 學校衛生政策 1-1-1 健康促進學校委員會(或相關委員會)涵蓋不同處室成員(包括校長、處室主任、組長、護理師、學生與家長代表等),統籌規劃、推動及檢討事宜。
  • 0分
  • 1分
  • 2分
1-1 學校衛生政策 1-1-2 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依照需求制定,納入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且經校務會議或相關會議通過。
  • 0分
  • 1分
  • 2分
1-2 學校物質環境 1-2-1 學校廁所大小便器、洗手設備經常維持清潔。
  • 0分
  • 1分
  • 2分
1-2 學校物質環境 1-2-2 訂定飲用水設備及照明設備管理辦法,定期維護。(如:定期清洗水塔、蓄水池及飲水機水質檢驗、照明設備檢核紀錄等)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1 學校制訂健康生活守則或透過獎勵制度,鼓勵健康行為實踐。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2 辦理教職員工健康促進相關活動。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3 學校應擬定重大事件因應計畫,如:處理教職員工生之霸凌、性別、愛滋病防治、自殺及死亡等事件。
  • 0分
  • 1分
  • 2分
1-4 社區關係 1-4-1 學校每學年舉辦可讓家庭及社區民眾參與的健康促進活動。
  • 0分
  • 1分
  • 2分
1-4 社區關係 1-4-2 學校結合衛生單位與地方團體辦理健康促進活動。(如:健康體位、菸(檳)害防制、口腔保健、視力保健、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教育、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議題)
  • 0分
  • 1分
  • 2分
1-5 健康教學與活動 1-5-1 健康教育課程設計以生活技能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授課教師應建置個人教學檔案(含教案、教材及學習單等)
  • 0分
  • 1分
  • 2分
1-5 健康教學與活動 1-5-2 健康教育課程各年級每週至少一節課;教師應參與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課程研習或專業在職進修。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1 提供健康檢查,事前對學生說明,並通知家長。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2 學校照顧有特殊健康需求的學生(例如氣喘、心臟病、身障、高度近視等)建置個案管理並作成紀錄。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3 學校有完善的傳染病管制、校園緊急傷病處理規定,並確實執行。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4 學生接受健康檢查完成率達一定比率。
  • 0分(低於95%)
  • 1分(95.0%~99.9%)
  • 2分(達100%)
2.成效指標(最高52分),(自評48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附件自評分數
2-1 視力保健 2-1-1 裸視篩檢視力不良就醫複檢率=A÷B×100%
A【裸視篩檢至合格眼科診所就醫複檢學生人數】
B【裸視篩檢結果為視力不良的學生人數】
C 裸視篩檢視力不良就醫複檢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 0分(低於81%)
2-1 視力保健 2-1-2 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近距離(閱讀、寫字、看電視及電腦)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視力保健行動目標之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 0分(低於81%)
2-1 視力保健 2-1-3 下課淨空率=A÷B×100%
A【每節下課有90%以上的學生至教室外的班級數】
B【施測班級數】
C 下課淨空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1 視力保健 2-1-4 學生戶外活動120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戶外活動(含戶外授課)累計2小時之 學生人數】
B【受調查人數】
C 學生戶外活動120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2 口腔保健 2-2-1 學生複診齲齒診治率=A÷B×100%
A【口腔診斷檢查結果為齲齒之就醫學生人數】
B【口腔診斷檢查結果為齲齒之學生人數】
C 學生複診齲齒診治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 0分(低於81%)
2-2 口腔保健 2-2-2 推動午餐潔牙活動
  • 1分(有)
  • 0分(無)
2-2 口腔保健 2-2-3 學生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潔牙比率=A÷B×100%
A【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超過1000PPM)潔牙學生 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潔牙比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2 口腔保健 2-2-4 學生睡前潔牙比率=A÷B×100%
A【睡前潔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睡前潔牙比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2 口腔保健 2-2-5 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比率=A÷B×100%
A【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比率
  • 1分(76%以上)
  • 0分
2-2 口腔保健 2-2-6 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比率=A÷B×100%
A【高年級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高年級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比率
  • 1分(76%以上)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1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比率=A÷B×100%
A【學生體位適中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比率
  • 3分(60%以上)
  • 2分(55-59.99%)
  • 1分(54%以下)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2 學生體位不良比率=D÷E×100%
A【學生體位過輕人數】
B【學生體位過重人數】
C【學生體位肥胖人數】
D【學生體位不良總人數A+B+C】
E【全校學生總人數】
F 學生體位不良比率
2-3 健康體位 2-3-3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周累積210分鐘運動量目標之學生人 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
  • 3分(87%以上)
  • 2分(77-86%)
  • 1分(76%以下)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4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五蔬果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6%以下)
2-3 健康體位 2-3-5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吃早餐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6%以下)
2-3 健康體位 2-3-6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多喝水(1500c.c)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6%以下)
2-4 菸害防制 2-4-1 學生吸菸率=A÷B×100%
A【學生吸菸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吸菸率
  • 2分(0%)
  • 1分(0.1~1%)
  • 0分(1%以上)
2-4 菸害防制 2-4-2 學生參與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菸害防制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比率
  • 2分(90%以上)
  • 1分(80-89%)
  • 0分
2-4 菸害防制 2-4-3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比率=A÷B×100%
A【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人數】
B【吸菸學生人數】
C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比率
  • 2分(100%或吸菸率為0%者)
  • 1分(96~99%)
  • 0分(95%以下)
2-4 菸害防制 2-4-4 學生電子煙使用率=A÷B×100%
A【曾經使用電子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電子煙使用率
  • 1分(0%)
  • 0分(>0%)
2-4 菸害防制 2-4-5 校園二手菸暴露率=A÷B×100%
A【校園內有人在面前吸菸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校園二手菸暴露率
  • 1分(0%)
  • 0分(>0%)
2-5 檳榔防制 2-5-1 學生嚼檳榔人數
A【學生曾經嚼檳榔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嚼檳榔比率
2-5 檳榔防制 2-5-2 學生嚼檳榔比率=A÷B×100%
A【學生曾經嚼檳榔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嚼檳榔比率
  • 1分(0%)
  • 0分(>0%)
2-5 檳榔防制 2-5-3 學生參與檳榔防制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檳榔防制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檳榔防制教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1 遵醫囑服藥比率=A÷B×100%
A【遵醫囑服藥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遵醫囑服藥比率
  • 1分(91%以上)
  • 0分(90%以下)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2 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比率 =A÷B×100%
A【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比率
  • 1分(91%以上)
  • 0分(90%以下)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3 學生參與正確用藥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正確用藥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正確用藥教育課程比率
  • 2分(91%以上)
  • 1分(81-90%)
  • 0分(80%以下)
2-7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2-7-1 學生參與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 並完成至少五題前後測之學生人數】
B【高年級學生人數】
C 學生參與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7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2-7-2 宣導活動
每學年宣導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8 全民健保教育 2-8-1 宣導活動
每學年宣導全民健保教育課程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8 全民健保教育 2-8-2 學生參與全民健保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全民健保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學生參與全民健保教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9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2-9-1 宣導活動 每學年推動宣導活動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9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2-9-2 學生參與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學生人 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3.其他(最高採計28分),(自評0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附件自評分數
3-1 校本特色 (活動及成效)
3-2 議題教學模組成果
3-3 特殊貢獻
回到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