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網站地圖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市立大潭國小

  • 成果學年度:113學年度
  • 行政區:觀音區
  • 自評分數:92分
健康促進學校願景與特色

一、持續召開學校健康促進委員會,整併資源推動健康政策。
二、融入健康題於教學中,深化教師健康促進活動。
三、發展有益健康進策略及計畫,營造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
四、促進學校所有成員,養成健康行為,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

學校位於西濱快速公路(台十五線)旁,66東西向快速公路底,附近均為農地,學校對面即為臺灣電力公司大潭電廠及觀音工業區開發區域,交通運輸方便。附近有甘泉寺、保生廟(溥濟宮)、藻礁、白沙岬燈塔等名勝。近年觀音區觀光蓮園發展蓬勃,蔚為地方特色景觀,提供親師生休閒活動的好地方。
學校除了正式健體課程外,每天早上7:20~7:40全校進行晨間健走活動;在週五課間時間中實施運動性社團:呼拉圈、籃球、跳繩、韻律舞蹈等社團,鼓勵師生參加喜歡的運動項目,培養師生運動的好習慣。另外,趣味競賽等運動性活動;鼓勵孩子參加區運選拔及參與鐵馬迎風行體育性活動。
本校自實施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後,培養出親師生的健康觀念,相關特色成效如下:
一、積極運用各種機會(如學生朝會、親職教育日等)與資源(獅子會、社區等),與家
長團體互動良好,運用社區咨源建立網絡,進行健康促進活動相關活動。
二、每天7:20~7:40進行晨間健走活動,培養學生每日運動的習慣。
三、隔週週一午餐為全校蔬食日,培養師生常食用蔬菜習慣,環保之外也減輕身體的
負擔。
四、學校午餐每週提供鮮奶、水果,提供學生健康飲食習慣並培養正確飲食觀念。
五、每週一、四課間時段進行護眼操及望遠凝視活動,強化學生視力保健。
六、自103學年度起,牙醫師排定時間到校巡治療,提供學生每學期至少1次口腔檢
查及治療,維護學生口腔健康。
七、學期護理師針對班上牙菌斑顆數較多的學生進行個别潔牙教學,協清潔口腔衛
生。
八、週二課間時段為健康操:週五課間時段實施運動性社團,培養學生多元運動
習慣。
九、每學期監测學童身高及體重,輔導追蹤建立資料檔,以了解學生體位情形,並做適
當的矯治。
十、提供充足的飲水設備,鼓勵學生多喝水,少喝碳水化合物飲料,養成學生正確的
生活習慣。
十一、發展客家花鼓、烏克麗麗、熱舞教學課程,建立學生正當的休閒活動。
十二、校園內開關教學農園,並且在每學期進行植物教學課程,以增進學生認識蔬果
的營養,培養學生健康的飲食觀念。
十三、每學年度自治市舉辦運動性競賽活動,提昇學生運動的興趣。
十四、每學年度辦理游泳教學課程,提供學生有效的學習時段,強化學生基本水上自
救能力及正當休閒活動。
十五、安全健康的環境:在硬體上能考量的學生的特殊需求,並定期實施環境衛生檢
查,營造永續校園。
十六、辦理志工教育參訪及教師環境教育參訪等健康促進相關活動。

查看自評表

1.評價指標(最高30分),(自評30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成果及附件自評分數
1-1 學校衛生政策 1-1-1 健康促進學校委員會(或相關委員會)涵蓋不同處室成員(包括校長、處室主任、組長、護理師、學生與家長代表等),統籌規劃、推動及檢討事宜。
  • 0分
  • 1分
  • 2分
1-1 學校衛生政策 1-1-2 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依照需求制定,納入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且經校務會議或相關會議通過。
  • 0分
  • 1分
  • 2分
1-2 學校物質環境 1-2-1 學校廁所大小便器、洗手設備經常維持清潔。
  • 0分
  • 1分
  • 2分
1-2 學校物質環境 1-2-2 訂定飲用水設備及照明設備管理辦法,定期維護。(如:定期清洗水塔、蓄水池及飲水機水質檢驗、照明設備檢核紀錄等)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1 學校制訂健康生活守則或透過獎勵制度,鼓勵健康行為實踐。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2 辦理教職員工健康促進相關活動。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3 學校應擬定重大事件因應計畫,如:處理教職員工生之霸凌、性別、愛滋病防治、自殺及死亡等事件。
  • 0分
  • 1分
  • 2分
1-4 社區關係 1-4-1 學校每學年舉辦可讓家庭及社區民眾參與的健康促進活動。
  • 0分
  • 1分
  • 2分
1-4 社區關係 1-4-2 學校結合衛生單位與地方團體辦理健康促進活動。(如:健康體位、菸(檳)害防制、口腔保健、視力保健、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教育、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議題)
  • 0分
  • 1分
  • 2分
1-5 健康教學與活動 1-5-1 健康教育課程設計以生活技能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授課教師應建置個人教學檔案(含教案、教材及學習單等)
  • 0分
  • 1分
  • 2分
1-5 健康教學與活動 1-5-2 健康教育課程各年級每週至少一節課;教師應參與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課程研習或專業在職進修。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1 提供健康檢查,事前對學生說明,並通知家長。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2 學校照顧有特殊健康需求的學生(例如氣喘、心臟病、身障、高度近視等)建置個案管理並作成紀錄。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3 學校有完善的傳染病管制、校園緊急傷病處理規定,並確實執行。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4 學生接受健康檢查完成率達一定比率。
  • 0分(低於95%)
  • 1分(95.0%~99.9%)
  • 2分(達100%)
2.成效指標(最高52分),(自評52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附件自評分數
2-1 視力保健 2-1-1 裸視篩檢視力不良就醫複檢率=A÷B×100%
A【裸視篩檢至合格眼科診所就醫複檢學生人數】
B【裸視篩檢結果為視力不良的學生人數】
C 裸視篩檢視力不良就醫複檢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 0分(低於81%)
2-1 視力保健 2-1-2 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近距離(閱讀、寫字、看電視及電腦)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視力保健行動目標之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 0分(低於81%)
2-1 視力保健 2-1-3 下課淨空率=A÷B×100%
A【每節下課有90%以上的學生至教室外的班級數】
B【施測班級數】
C 下課淨空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1 視力保健 2-1-4 學生戶外活動120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戶外活動(含戶外授課)累計2小時之 學生人數】
B【受調查人數】
C 學生戶外活動120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2 口腔保健 2-2-1 學生複診齲齒診治率=A÷B×100%
A【口腔診斷檢查結果為齲齒之就醫學生人數】
B【口腔診斷檢查結果為齲齒之學生人數】
C 學生複診齲齒診治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 0分(低於81%)
2-2 口腔保健 2-2-2 推動午餐潔牙活動
  • 1分(有)
  • 0分(無)
2-2 口腔保健 2-2-3 學生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潔牙比率=A÷B×100%
A【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超過1000PPM)潔牙學生 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潔牙比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2 口腔保健 2-2-4 學生睡前潔牙比率=A÷B×100%
A【睡前潔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睡前潔牙比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2 口腔保健 2-2-5 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比率=A÷B×100%
A【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比率
  • 1分(76%以上)
  • 0分
2-2 口腔保健 2-2-6 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比率=A÷B×100%
A【高年級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高年級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比率
  • 1分(76%以上)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1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比率=A÷B×100%
A【學生體位適中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比率
  • 3分(60%以上)
  • 2分(55-59.99%)
  • 1分(54%以下)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2 學生體位不良比率=D÷E×100%
A【學生體位過輕人數】
B【學生體位過重人數】
C【學生體位肥胖人數】
D【學生體位不良總人數A+B+C】
E【全校學生總人數】
F 學生體位不良比率
2-3 健康體位 2-3-3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周累積210分鐘運動量目標之學生人 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
  • 3分(87%以上)
  • 2分(77-86%)
  • 1分(76%以下)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4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五蔬果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6%以下)
2-3 健康體位 2-3-5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吃早餐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6%以下)
2-3 健康體位 2-3-6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多喝水(1500c.c)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6%以下)
2-4 菸害防制 2-4-1 學生吸菸率=A÷B×100%
A【學生吸菸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吸菸率
  • 2分(0%)
  • 1分(0.1~1%)
  • 0分(1%以上)
2-4 菸害防制 2-4-2 學生參與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菸害防制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比率
  • 2分(90%以上)
  • 1分(80-89%)
  • 0分
2-4 菸害防制 2-4-3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比率=A÷B×100%
A【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人數】
B【吸菸學生人數】
C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比率
  • 2分(100%或吸菸率為0%者)
  • 1分(96~99%)
  • 0分(95%以下)
2-4 菸害防制 2-4-4 學生電子煙使用率=A÷B×100%
A【曾經使用電子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電子煙使用率
  • 1分(0%)
  • 0分(>0%)
2-4 菸害防制 2-4-5 校園二手菸暴露率=A÷B×100%
A【校園內有人在面前吸菸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校園二手菸暴露率
  • 1分(0%)
  • 0分(>0%)
2-5 檳榔防制 2-5-1 學生嚼檳榔人數
A【學生曾經嚼檳榔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嚼檳榔比率
2-5 檳榔防制 2-5-2 學生嚼檳榔比率=A÷B×100%
A【學生曾經嚼檳榔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嚼檳榔比率
  • 1分(0%)
  • 0分(>0%)
2-5 檳榔防制 2-5-3 學生參與檳榔防制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檳榔防制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檳榔防制教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1 遵醫囑服藥比率=A÷B×100%
A【遵醫囑服藥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遵醫囑服藥比率
  • 1分(91%以上)
  • 0分(90%以下)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2 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比率 =A÷B×100%
A【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比率
  • 1分(91%以上)
  • 0分(90%以下)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3 學生參與正確用藥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正確用藥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正確用藥教育課程比率
  • 2分(91%以上)
  • 1分(81-90%)
  • 0分(80%以下)
2-7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2-7-1 學生參與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 並完成至少五題前後測之學生人數】
B【高年級學生人數】
C 學生參與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7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2-7-2 宣導活動
每學年宣導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8 全民健保教育 2-8-1 宣導活動
每學年宣導全民健保教育課程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8 全民健保教育 2-8-2 學生參與全民健保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全民健保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學生參與全民健保教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9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2-9-1 宣導活動 每學年推動宣導活動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9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2-9-2 學生參與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學生人 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3.其他(最高採計28分),(自評10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附件自評分數
3-1 校本特色 (活動及成效) *運用各種機會宣導、體驗等型式,落實 健康促進。
*視力保健優勢一運用學校及週邊綠化 環境優勢,在每週一、四課間時段進行 護眼操及望遠凝視活動。
*口腔衛生優勢一護理師進行個別口腔潔牙教學協助進行口腔衛生教
學;另外,利用中午時段教導四到六年學生使用牙線技巧,全面照顧學
生牙齒的健康。
*牙醫師排定時間到校巡治療,提供學生每學期至少1次口腔檢查及治
療,維護學生口腔健康。
*培養運動習慣一每天7:20-7:40分為晨間健走時段、週二課間時段為
健康操及每週五課間實施運動性社團,另外成立花鼓社團與熱舞社團,培養學生運動的好習慣。
*標準身材我最愛一每學期監測學童身 高及體重,了解學生體位情形,并適時指導學生注意體位的變化。
*活力健康飲食一學校午餐每週一、三提供鮮奶;二、四提供水果,五提優酪乳,供學生健康飲食習慣並培養正確飲食觀念。
*提供充足的飲水設備,鼓勵學生多喝水,少喝碳水化合物飲料,養成學生正確的生活習慣。
*關心弱勢學生健康需求一協助弱勢學生申請暑期午餐補助及市府提供每日 愛心早終,另外申請兒福聯盟經濟補助。
*關心特殊疾病學生一針對特殊疾病學童協助就醫,並持續追蹤其健康情形。
*掌握生命的變化一每學年度辦理師生AED及CPR課程、毒宣導、反毒研習、教職員工與志工健檢等。
*開闢開心農園一規劃學校植物教學課程,並在校園內開闢教學農園,讓學生實際種植蔬果,深化學生的健康飲食觀念。
*建立嚴密防疫網一校內落實防疫工作外,並結合區公所與其他資源的協助,建立有效的防疫網。
*運用策略聯盟:結合保生社區發展協會與大潭發電廠每年進行社區淨灘活動。
*辦理志工教育參訪及教師環境教育參訪等健康促進相關活動。
*辦理小鐵人活動,與黃烈火文教基金會共同協助,訓練孩子的敏捷,並養成運動好習慣。
7
3-2 議題教學模組成果 一、設計概念
「口腔衛生保健」在過去著重的是牙齒與牙齦方面的疾病,但近年來對於
口腔衛生保健對整體健康與生活品質的影響卻日益重視。近二十年,雖然國民
經濟及生活水準雖有顯著進步,然而國人的口腔疾病-齲齒、牙周病、口腔癌
仍十分嚴重,根據調查兒童的齲齒率及成人牙周病的罹患率仍高達90%以上,
故亟需加強學童的口腔健康及預防保健。
預防勝於治療,透過本教案「快樂潔牙 健康無瑕」,我們期望高年級的
學生對於「口腔衛生保健」的重視,不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我們更希望能透
過「繪本」、「遊戲」、「體驗」、「影片」、「廣告」、「票選」、「成語」、
「自我選擇」等多元方式,以孩子們喜歡的教學模式,讓孩子進入到情意認同
與行為實踐的層次。
二、設計目的
正確的潔牙方法及習慣,可以保健牙齒,更能平衡口腔細菌生態,讓外來
的病毒及細菌不容易進入身體,所以我們更需加強學生對口腔健康的知識、態
度、行為,以培養健康行為的建立,有健康的口腔才會有高品質的生活及健康
身體。因此,本教學模組希望從同儕、家庭、及廣告三個面向設計四個教學單
元,同時在課程中融入表達、協商、倡導等生活技巧,讓學生以實際的行動了
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三、預期達成之教學目標
1.透過繪本和遊戲讓學生統整牙齒構造和功能方面的知識。
2.透過繪本和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常見的口腔疾病及其造成的生活影響。
3.透過觀察和實際操作讓學生學生了解自己的口腔狀況。
4.透過自我及互相觀察,讓並藉由角色扮演和討論,了解口腔衛生對人際關
係的影響。
5.透過牙齒的成語教學,讓學生更加了解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6.提昇學生在口腔衛生保健方面的知識、態度和行為,有系統建立定期檢查
的觀念。
四、作品特色
1.學生透過角色扮演、體驗遊戲和票選活動,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入學習單的
學習,學生積極參與,熱烈討論,讓口腔衛生保健的學習不再單調乏味。
2.透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健康的口腔衛生行為建立,了
解有健康的口腔才會有高品質的生活及健康的身體。
五、學生的成果表現
1.學生於課堂中,搭配學習單的使用,皆能積極的發表與討論。
2.經由熱烈的討論及實際體驗,讓學生能深刻的感受到正確潔牙方法及良好
生活習慣之重要性。
3.學生在相關的活動課程中,如遊戲體驗、實際動手參與活動,皆感到新鮮
並表現得十分投入,成效良好。
3
3-3 特殊貢獻
回到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