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網站地圖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市立蘆竹國小

  • 成果學年度:113學年度
  • 行政區:蘆竹區
  • 自評分數:84分
健康促進學校願景與特色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變革的時代,健康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身心健康不僅關乎個體的生活品質,更關乎社會的整體進步。因此,我們深信建立一個健康促進的學校環境至關重要。本校健康促進學校的願景,以期激發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共同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我們的使命是培養身心健康、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學生,使其成為有愛心、責任感、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未來領袖,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本校健康促進推動核心價值為以下四點:一.健康優先: 我們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通過提供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和運動訓練,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二.全人發展: 我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鼓勵他們在學術、藝術、體育和品格方面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多元智能和創造力。三.尊重和包容: 我們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創造一個包容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空間。四.合作共贏: 我們倡導合作共贏的精神,通過老師、家長和社區的合作,共同關注孩子們的成長,實現教育的最大價值。本校最終的願景期許建立一個充滿愛與關懷、健康與快樂的學校,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最好的環境和支持,讓他們茁壯成長,成為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

本校於健康促進學校特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面性的健康教育: 健康促進學校不僅僅關注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社交健康等多方面。它將健康教育納入課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和活動,教導學生正確的飲食、運動、衛生等知識,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創新的教學方法: 健康促進學校通常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包括遊戲化學習、問題導向學習等,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健康知識,提高他們的健康素養。
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除了課堂教學,健康促進學校還注重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運動競賽、健康講座、社區服務等,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培養他們的身心健康。
四.建立健康促進環境: 健康促進學校注重建立一個健康促進的校園環境。它通過改善校園設施、提供健康飲食、強化校園安全等措施,營造出一個安全、健康、舒適的學習環境。
五.家校社合作: 健康促進學校強調家校社三方的合作。學校與家長和社區密切合作,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形成一個共同育人的教育合力。而健康促進學校以健康為核心價值,學校衛生政策、健康服務、健康教育課程與活動、學校物質環境、校園社區環境及社區關係為本校健康促進實施重點。透過多元的健康教育、創新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健康促進環境和家校社合作,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幫助本校學生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查看自評表

1.評價指標(最高30分),(自評30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成果及附件自評分數
1-1 學校衛生政策 1-1-1 健康促進學校委員會(或相關委員會)涵蓋不同處室成員(包括校長、處室主任、組長、護理師、學生與家長代表等),統籌規劃、推動及檢討事宜。
  • 0分
  • 1分
  • 2分
1-1 學校衛生政策 1-1-2 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依照需求制定,納入學校校務發展計畫,且經校務會議或相關會議通過。
  • 0分
  • 1分
  • 2分
1-2 學校物質環境 1-2-1 學校廁所大小便器、洗手設備經常維持清潔。
  • 0分
  • 1分
  • 2分
1-2 學校物質環境 1-2-2 訂定飲用水設備及照明設備管理辦法,定期維護。(如:定期清洗水塔、蓄水池及飲水機水質檢驗、照明設備檢核紀錄等)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1 學校制訂健康生活守則或透過獎勵制度,鼓勵健康行為實踐。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2 辦理教職員工健康促進相關活動。
  • 0分
  • 1分
  • 2分
1-3 學校社會環境 1-3-3 學校應擬定重大事件因應計畫,如:處理教職員工生之霸凌、性別、愛滋病防治、自殺及死亡等事件。
  • 0分
  • 1分
  • 2分
1-4 社區關係 1-4-1 學校每學年舉辦可讓家庭及社區民眾參與的健康促進活動。
  • 0分
  • 1分
  • 2分
1-4 社區關係 1-4-2 學校結合衛生單位與地方團體辦理健康促進活動。(如:健康體位、菸(檳)害防制、口腔保健、視力保健、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教育、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議題)
  • 0分
  • 1分
  • 2分
1-5 健康教學與活動 1-5-1 健康教育課程設計以生活技能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授課教師應建置個人教學檔案(含教案、教材及學習單等)
  • 0分
  • 1分
  • 2分
1-5 健康教學與活動 1-5-2 健康教育課程各年級每週至少一節課;教師應參與健康促進學校相關課程研習或專業在職進修。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1 提供健康檢查,事前對學生說明,並通知家長。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2 學校照顧有特殊健康需求的學生(例如氣喘、心臟病、身障、高度近視等)建置個案管理並作成紀錄。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3 學校有完善的傳染病管制、校園緊急傷病處理規定,並確實執行。
  • 0分
  • 1分
  • 2分
1-6 健康服務 1-6-4 學生接受健康檢查完成率達一定比率。
  • 0分(低於95%)
  • 1分(95.0%~99.9%)
  • 2分(達100%)
2.成效指標(最高52分),(自評47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附件自評分數
2-1 視力保健 2-1-1 裸視篩檢視力不良就醫複檢率=A÷B×100%
A【裸視篩檢至合格眼科診所就醫複檢學生人數】
B【裸視篩檢結果為視力不良的學生人數】
C 裸視篩檢視力不良就醫複檢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 0分(低於81%)
2-1 視力保健 2-1-2 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近距離(閱讀、寫字、看電視及電腦)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視力保健行動目標之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學生視力保健行動平均達成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 0分(低於81%)
2-1 視力保健 2-1-3 下課淨空率=A÷B×100%
A【每節下課有90%以上的學生至教室外的班級數】
B【施測班級數】
C 下課淨空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1 視力保健 2-1-4 學生戶外活動120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戶外活動(含戶外授課)累計2小時之 學生人數】
B【受調查人數】
C 學生戶外活動120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2 口腔保健 2-2-1 學生複診齲齒診治率=A÷B×100%
A【口腔診斷檢查結果為齲齒之就醫學生人數】
B【口腔診斷檢查結果為齲齒之學生人數】
C 學生複診齲齒診治率
  • 3分(92%以上)
  • 2分(87-91%)
  • 1分(81-86%)
  • 0分(低於81%)
2-2 口腔保健 2-2-2 推動午餐潔牙活動
  • 1分(有)
  • 0分(無)
2-2 口腔保健 2-2-3 學生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潔牙比率=A÷B×100%
A【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超過1000PPM)潔牙學生 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午餐後搭配含氟牙膏潔牙比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2 口腔保健 2-2-4 學生睡前潔牙比率=A÷B×100%
A【睡前潔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睡前潔牙比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7%以下)
2-2 口腔保健 2-2-5 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比率=A÷B×100%
A【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在學校不喝含糖飲料比率
  • 1分(76%以上)
  • 0分
2-2 口腔保健 2-2-6 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比率=A÷B×100%
A【高年級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高年級學生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比率
  • 1分(76%以上)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1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比率=A÷B×100%
A【學生體位適中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體位適中(正常)比率
  • 3分(60%以上)
  • 2分(55-59.99%)
  • 1分(54%以下)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2 學生體位不良比率=D÷E×100%
A【學生體位過輕人數】
B【學生體位過重人數】
C【學生體位肥胖人數】
D【學生體位不良總人數A+B+C】
E【全校學生總人數】
F 學生體位不良比率
2-3 健康體位 2-3-3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周累積210分鐘運動量目標之學生人 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目標運動量平均達成率
  • 3分(87%以上)
  • 2分(77-86%)
  • 1分(76%以下)
  • 0分
2-3 健康體位 2-3-4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五蔬果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理想蔬果量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6%以下)
2-3 健康體位 2-3-5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吃早餐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每天吃早餐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6%以下)
2-3 健康體位 2-3-6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A÷B×100%
A【達到每天多喝水(1500c.c)目標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多喝水目標平均達成率
  • 2分(87%以上)
  • 1分(77-86%)
  • 0分(76%以下)
2-4 菸害防制 2-4-1 學生吸菸率=A÷B×100%
A【學生吸菸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吸菸率
  • 2分(0%)
  • 1分(0.1~1%)
  • 0分(1%以上)
2-4 菸害防制 2-4-2 學生參與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菸害防制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菸害防制教育課程比率
  • 2分(90%以上)
  • 1分(80-89%)
  • 0分
2-4 菸害防制 2-4-3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比率=A÷B×100%
A【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人數】
B【吸菸學生人數】
C 吸菸學生參與戒菸教育比率
  • 2分(100%或吸菸率為0%者)
  • 1分(96~99%)
  • 0分(95%以下)
2-4 菸害防制 2-4-4 學生電子煙使用率=A÷B×100%
A【曾經使用電子煙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電子煙使用率
  • 1分(0%)
  • 0分(>0%)
2-4 菸害防制 2-4-5 校園二手菸暴露率=A÷B×100%
A【校園內有人在面前吸菸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校園二手菸暴露率
  • 1分(0%)
  • 0分(>0%)
2-5 檳榔防制 2-5-1 學生嚼檳榔人數
A【學生曾經嚼檳榔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嚼檳榔比率
2-5 檳榔防制 2-5-2 學生嚼檳榔比率=A÷B×100%
A【學生曾經嚼檳榔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嚼檳榔比率
  • 1分(0%)
  • 0分(>0%)
2-5 檳榔防制 2-5-3 學生參與檳榔防制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檳榔防制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檳榔防制教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1 遵醫囑服藥比率=A÷B×100%
A【遵醫囑服藥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遵醫囑服藥比率
  • 1分(91%以上)
  • 0分(90%以下)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2 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比率 =A÷B×100%
A【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學生人數】
B【受調查學生人數】
C 使用藥品前看清藥袋、藥盒標示比率
  • 1分(91%以上)
  • 0分(90%以下)
2-6 正確用藥教育 2-6-3 學生參與正確用藥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正確用藥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正確用藥教育課程比率
  • 2分(91%以上)
  • 1分(81-90%)
  • 0分(80%以下)
2-7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2-7-1 學生參與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 並完成至少五題前後測之學生人數】
B【高年級學生人數】
C 學生參與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7 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2-7-2 宣導活動
每學年宣導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課程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8 全民健保教育 2-8-1 宣導活動
每學年宣導全民健保教育課程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8 全民健保教育 2-8-2 學生參與全民健保教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全民健保教育課程學生人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學生參與全民健保教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2-9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2-9-1 宣導活動 每學年推動宣導活動場次
  • 1分(2場以上)
  • 0分
2-9 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2-9-2 學生參與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比率=A÷B×100%
A【曾經上過有關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學生人 數】
B【全校學生總人數】
C 學生參與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課程比率
  • 1分(80%以上)
  • 0分
3.其他(最高採計28分),(自評7分)
評價項目子項目相關附件自評分數
3-1 校本特色 (活動及成效) (一)本校背景概述
本校位處於桃園市蘆竹區,是一所小型學校,一至六年級共有十班,學生數共175人,教職員工45人。學區家長大部分屬於農工階層,平時因忙碌於工作,對學童健康生活型態較缺關注。因此,推動相關衛生及健康政策,增進學童的身心健康,進而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一直是學校努力的目標。經由長期資料的累積發現,本校學童在視力保健、口腔衛生、健康體位等方面仍有進步空間,而配合衛生單位及校外團體,對於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全民健保教育(含正確用藥)、正向心理健康促進等正確觀念的養成,也是學校努力的一大重點。學校於每學年皆會透過新生家長座談、班親會、校慶活動、園遊會、親職教育日等,向家長們說明本校健促相關推動成果及作法,期許家長能支持學校之活動推行,共同攜手營造蘆竹每個孩子的身心靈健康,快樂學習活力滿滿的迎向未來!
(二)七大成效指標說明
1、在口腔衛生方面:
依據每學期進行的口腔衛生檢查發現,107學年度學童齲齒比率為34.55%,108學年度大幅下降至31.01%,但109學年度卻上升至35.48%,透過一整個學年度的努力,110學年度學童齲齒比率略下降至34.84%,111學年又略增為35.03%。112學年的學童齲齒比率有稍下降為為34.32%,學校一直以來皆十分認真的執行口腔衛生方面的各項宣導與活動,就是希望讓學生了解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但更希望家長也能在家中一起配合;但因學區家長工作型態多為勞工居多,且多為輪班性質或重工作者居多,所以學校牙檢複檢率較無法於學校規定時間內完成。但學校仍須利用各種的方式向家長宣達牙齒保健與就醫複檢的重要性,如何於日常生活中落實潔牙保健,進而降低齲齒率;學校於口腔衛生推動於上學期會辦理一年級新生潔牙比賽,讓一年級新鮮人練習如何把牙齒刷乾淨,也會在下學期舉辦相關健促藝文競賽(口腔衛生繪畫比賽),透過多元學習機會讓本校學童皆能保有一口好牙。
2、在視力保健方面:
本校位屬郊區,校外四周稻田環繞,校內綠樹成蔭,對學生視力應有所幫助,但從近五年學生視力檢查不良人數發現,全校視力不良率仍占一定的比例,107學年度仍有40%左右的近視孩童。探究原因,發現學生在家上網、看電視及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眼睛缺乏適度休息;而家長因忙於工作,疏於關照,忽略學童用眼過度的問題,甚而少數學生視力篩檢結果不良,家長又未能持續帶其就醫,亦是學童視力不良的另一因素。雖然108學年度的全校視力不良率已下降近5%,實有大幅的進步,但109學年度卻又略微上升3%,顯示視力保健方面應再多加強宣導、教育。110學年度,全校視力不良率下降1%,雖略有下降,但電子產品的頻繁使用,於111學年度為38.21%,本學期有略下降為37.71%。本校下課時教室皆能淨空、學生也多愛到戶外休憩或玩耍,多元課後社團活動及多元視力宣導活動,足見本校對學生視力保健的教育與推廣之重視。同時,仍須積極向家長宣導複檢就醫的重要性,靈魂之窗的照顧仍需家長和學校攜手並進。
3、在健康體位方面:
從近五年學生體位資料發現,本校107學年度學生體位不良比率為37.29%,體位不良學生數高達63人。108學年度學生體位不良比率為 31.65%,109學年度學生體位不良比率為 30.32%,不合格比率下降近1%。110學年度,學生體位不良比率卻上升約4%,學生體位不良比率為33.55%。於111學年度,體重過輕人數增加1人,體重過重人數無增減變化。112學年度學生體位不良比率為30.29%,這些數據顯示自107年37.29%至本學年度30.29%之差距,足見本校於健康體位的重視。學校推動SH150活動:安排學生於晨間、課間或課後運動,成立各類課後運動社團,利用彈性課程及綜合活動時間實施體育活動,舉辦校內班級運動競賽或推動樂趣化活動,引發學生運動之興趣,學習各種不同的運動技能,以強化學生的體適能,從小培養學生的規律運動習慣。且透過營養教育宣導及多元運動社團成立,目的是讓蘆竹全校師生皆明瞭:不當的體位對身體健康是一大傷害!希望將良好的健康概念及運動習慣深植於全校師生心中。
4、在菸(檳)害防制方面:
國小學童日常生活所處環境中,以在家庭的時間為最長,其次為學校,因此家庭環境及成員的生活習慣,深深影響學童的概念及行為。雖然本校無抽菸學童,但學生家長(祖、父輩)抽菸者不在少數。所以我們除了教育學生健康生活習慣的概念和行動,也必須讓家長重視家庭健康環境的營造。112學年本校也參與本市活力無菸校園計畫一案,透過多元方式讓本校家長及社區居民、全校師生,對無菸校園環境維護及菸害防制知能大幅提高!
5、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教育:
全民健保是一種危險分擔、自助互助的社會保險制度,我們要懂得珍惜與利用。透過宣導教育,我們要讓學生從小就要獲得對全民健保正確的知識,並結合民間資源,將理念擴及家庭與社區。唯有正確認知,並珍惜和善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才能讓好的制度永續長存,為全民提供完善的醫療品質。
依據歷年學者所作之在校青少年藥物濫用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數據直線上升;再由近年台灣地區少年犯罪資料顯示,藥物濫用(毒品)相關犯罪一直占少年犯罪事件的前二位,可見藥物濫用嚴重的程度。飲酒則是藥物濫用的入門藥,因此我們需要給予青少年正確的觀念,減少接觸酒精,進而降低接近藥物的機會。透過反毒、正確用藥的融入課程,及各項宣導與藝文競賽的活動,內容結合期能增進學童的健康觀念,降低日後學生染上酒癮或藥癮的危險。
6、性教育 (含愛滋病防治)方面: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臺閩地區育齡年紀最小的「小媽媽」才十二歲,顯示台灣正面臨性行為低齡層、青少女懷孕等問題。而衛福部疾管署2021年8月的統計資料,台灣地區累計感染愛滋病人數已超過四萬人(共42,984人),桃園市感染人數也在五名之列,顯示台灣青少年學子在愛滋病防治的議題上亦不可忽視。除了加強中、低年級對於身體感覺的認知,也要強化小學生學習尊重他人身體的自主權與隱私權;於高年級則加入生理衛生課程,並建立性別平等的正確交往態度,期望學生能有正確的性觀念進而達到預防未婚懷孕及感染疾病(愛滋病)的目標。
7、正向心理健康促進:
情緒是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身心激動狀態,此狀態包含複雜的情感性反應,與生理的變化(張春興,1991)。是而,情緒的成分包含了主觀感受、生理反應及行為表現。心理學者更將情緒的種類分為兩類,分別是基本情緒與複雜情緒,基本情緒出自本能,與生俱來;複雜情緒則因後天學習而來。好好的認識自己的情緒與化解情緒所帶來的影響,除了成為每位孩童所需具備的能力外,更成為學校場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之一。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心理歷程,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充分發展其身心潛能,其具備的特點如下:認同自身能力、樂於工作;情緒穩定,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係;了解自己,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心理健康不只是沒有心理疾病,而是一種生活適應良好的安適狀態(張春興,2006)。本校透過專輔教師入班宣導及舉辦正向心理健康宣導講座等活動,期望本校孩童透過情緒的認識、壓力因應、防止自傷自殺…等相關宣導或教學之後,能夠成為本校願景「誠實、活力、創新、快樂」的蘆竹正向好兒童。
7
3-2 議題教學模組成果
3-3 特殊貢獻
回到頁面頂端